神州思想文化網

孔子的人才思想
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魯國人。孔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,而且是一位重要的人才學家。其開拓性的人才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占有思想源頭的重要地位,他的不少論述,對於在今天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識人用人仍具有啟示作用。

孔子論人才標準

孔子說:「才難」,就是「人才難得」之意。不過,在那個時代,一般稱人才為「賢」、「賢才」。孔子認為人才的標準是「誌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遊於藝。」(《論語·述而》)這里講的道、德、仁屬於品行範疇,而藝則指的是禮樂射禦書數等技能。他還說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任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(《論語·泰伯》)

孔子為人們樹立的人才現實標桿是顏回。他說:「回也,其心三月(長期)不違仁,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。」「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」(《論語·雍也》)

孔子的識才方法

孔子認為,賢才與小人不是那麽容易辨別的。要註意小人的偽裝與掩飾。一防「巧言令色」(《論語·學而》),二防「足恭(十足的恭順)」(《論語·公冶長》),三防「色裝」「匿怨」(《論語·先進》、《論語·公冶長》)。孔子提供給人們的考察方法是「聽其言而觀其行」(《論語·公冶長》)。具體有三條:「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」(看其所交結的朋友是誰,看他達到目的的途徑如何,看其安心於什麽,不安心於什麽)。

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他,假如考察某個人,鄉里人都說他好(皆好之),他就是個好人嗎?孔子回答說:「不能說他就是好人」;子貢又問假如鄉里人都說他壞,他就是壞人嗎?孔子回答說「也不能就說他這個人壞。」子貢說,那我就不明白了。孔子說,如果鄉里的善人都說他好,壞人都說他不好,那他就是一個好人了!(《論語·子路》)

孔子論人才面試之陷阱

在孔子所處的時代,由於科學知識的短缺,不少人從人的相貌與言談來對人做出判斷。孔子不同意這種膚淺的看法,結合自己的閱人實踐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;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。」(《論語》)這是最早的關於辨別人人存在陷阱的論述。荀子專門寫有《非相》篇,認為「相形不如論心,論心不如擇術。」他還舉例說,衛靈公有個臣子叫公孫呂,此人身長七尺,面長三尺,臉寬三寸,怪模怪樣,然而卻「名動天下」;楚國的孫叔敖頭發短少,左手長,右手短,身體低於車前橫木,「而以楚霸」。但是,以貌取人的錯誤的人才觀,至今影響仍在。

孔子的人才分類思想

孔子把人才分為兩個大類,一類是正面的,一類是負面的。正面的有聖人、善人、成人(完善無缺)、士、君子;負面的是愚人和小人。其中,君子是通過量才而用的社會主體;小人則是重點防範的對象。小人的特點是「懷惠」(逐利)、「窮斯濫」(為了擺脫困境,什麽手段都用的出來)、「比而不周」(拉幫結派,不是為了團結,而是互相廝殺),由於「小人之過也必文」,常有「戚戚」憂愁之感。(《論語·述而》)

孔子的人才發現思想

孔子認為「十步之內,必有芳草」,人才是客觀存在的,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。孔子的學生仲弓做了季氏的主管,問孔子怎麽做才能發現人才,孔子說:「舉而所知;爾所不知,人其舍諸?」意思是,推舉你所了解的人,那些你所不了解的人,別人難道會讓他們埋沒嗎?孔子之意在於啟發仲弓,不能僅僅靠自己觀察發現,還要依靠眾人的力量,發現舉薦人才。

孔子主張:對人才不要求全責備

孔子認為,一個人有過錯是難免的。即使是聖人也是這樣。因此,在舉賢中「無求備於一人。」(《論語·微子》)「君子之過也,如日月之食焉;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」這對於今天選人用人同樣意義重大。比如,怎麽看待管仲?孔子對管仲的為人是有看法的。但是,當他的弟子批評管仲「不仁」(桓公殺公子糾)的時候,孔子則公正地說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於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發左衽矣!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(守著小信小節)也,自經(自殺)於溝瀆而莫之知也。」

反對「世卿世祿」舊製度,主張「學而優則仕」

在孔子所處的年代,君權血緣世襲、卿大夫世襲爵祿的現象很普遍。那些憑借血緣關系而執掌大權的人,世襲富貴,不學無術,窮兇極惡,征戰不已。孔子認為,對那些無道的暴君,應該推翻他,而不該侍奉他,但是,用怎樣的一種新的製度代替西周以來的這種過時的舊製度呢?他所說的「學而優則仕」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高喊出來的一個革命性口號。孔子主張,無論貧賤富貴,不論籍貫出身,只要通過學習,具有真才實學,就可以從政濟世安民。

孔子論人才成長規律

孔子論人才個體發展階段。孔子認為人的一生,大致是這樣發展過來的:「十有五而誌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(《論語·為政》)從人才成長階段看,立誌成才的人,應該對自己有所約束。孔子還說過;「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(《論語·季氏》)」這是關於人才個體發展階段的精彩論述。

孔子提出的成才過程的幾個規律。專門研究中國人才思想的李樹喜與朱耀廷認為,孔子對於人才個體之成才,提出了以下規律:(1)欲速則不達。(《論語.子路》)(2)小不忍則亂大謀。(《論語·衛靈公》)(3)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(同上)(4)不要功虧一簣。(《論語.子罕》)(孟子:掘井九軔而不汲泉)

孔子人才思想評析

(1)「學而優則仕」對中國社會的負面影響。(2)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」是什麽意思?(3)「內舉不避親」辨析。(「善哉,祁黃羊之為也!外舉不避仇,內舉不避親。祁黃羊可謂公矣!」《呂氏春秋·去私》)(4)試析「君子避世」說(《論語·憲政》)「有道則見,無道則隱。」(《論語·泰伯》)(5)試析「唯上知與下愚不移」(《論語·陽貨》)


相關內容

中國十大傳統文化

簡談孔子的哲學思想

儒家思想之孔子的政治思想

孔子的教育思想

《論語》十大思想內涵